焊接工張明明:工匠精神是怎樣煉成的
發布時間:2018-04-05 12:15 ??點擊次數:次
貨源齊備喔,詢價推薦使用:掃一掃微信二維碼,(注明“**詢價**產品")
?
在上海鐵路局合肥機務段阜陽檢修車間的練功房里,總能看到一名身穿藍色工裝、頭發微卷的年輕人。為了追求技術上的進步,焊接工人張明明一有時間就泡在練功房里,練習焊接技術。“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經過日日夜夜的練習、張明明的技術得到了積累,并在2016年的全國鐵路系統電焊工技能大賽中奪得了第一名。
高鐵、動車、機車的所有焊件都不能有瑕疵,張明明的工作就是縫合機體裂紋,為火車頭這一"心臟"進行"縫合"手術。2002年,剛剛參加工作的張明明遠沒有如今這般熟練。張明明18歲時從蘇州鐵路機械學校畢業,被分配至合肥機務段阜陽車間的電焊工崗位。由于在校期間學的是機車檢修及應用專業,學習焊接技術,張明需要從“零”開始學習。
焊接看似簡單,深入學習才知道其中大有文章。對于學習焊接,張明明有著自己的一套方法。在得知要去電焊工崗位后,他立刻借來《焊工工藝學》等書籍惡補理論知識。同時,他深知,光有理論還不夠,一名優秀的電焊工更需要的是實戰經驗。于是,他成了練功房里的???,整日除了上班、吃飯、睡覺,其余時間都在練功房里操練焊接的基本功。
每天重復相同的工作,張明明有時也會覺得單調,但卻時刻都沒有放松,“單位每周、每季度都有考試,剛開始我一直拿不到好成績,有一次甚至拿了倒數。自那次考試以后,我每天早上起來都會反復提醒自己多加練習。我還給自己定了一個階段性目標,先在車間、段的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爭取參加更高規格比賽的資格,如鐵路總公司機務系統的焊接技能比賽。”
自參加工作之后,每天他都比同批焊工多練習四、五個小時。從第一次焊接作業的“歪歪扭扭”,到現在的得心應手,張明明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參加工作的第二年,在全段焊工技能比賽中,這位建段以來參加熔焊工技能“比武”年齡最小、工齡最短的新人,取得了全段第二名的成績。2011年,在同批入職的工友中,他又率先考取了技師資格證。張明明手臂上有幾處傷疤,都是焊花飛濺時落下的印記,“每天完成工作后我就去練功房練習基本功,一開始操作不熟練,經常會有失誤,但是我始終相信會慢慢變好的。”
皇天不負有心人。2015年,張明明在鐵路總公司機務系統焊接技能比賽的車間、機務段選拔賽中脫穎而出,代表合肥機務段參全國比賽。這種比賽主要考察焊接基本功,而非僅僅是工作中的焊接技術。由于缺乏大型比賽的參賽經驗,合肥機務段為張明明請來了曾在中華焊接技能大賽中取得第一名的張師父,對張明明進行賽前指導。“中華焊接技能大賽是全國性鐵路系統的一級比賽,張師父的指導我一直沒敢忘,我要多多向他討教學習。”
自2015年12月開始,張明明就全面進入“備考狀態”,幾乎每天都練習到深夜。那段時間里,張明明的妻子每晚都會開車來接他。在此之前,張明明的妻子不是很理解他的工作。“在我老婆看來,我是鐵路工作人員,哪里會很累。在她親眼目睹了我真實的工作狀態和工作環境之后,終于明白為什么我每晚下班回家就累得想睡覺了。”
幾個月密集而專向的系統培訓為張明明在大賽中的發揮添了一把火。“2016年10月16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那一天我在全國比賽中取得了第一名!”張明明打開手機,展示他儲存在手機相冊里的證書照片,“這是我們機務段第一次有人在這個比賽得到第一名,我感覺離目標越來越近,練功也越來越有動力了!”比賽結束后,張明明迅速有了新的目標:向張師父看齊,爭取早日有機會參加中華焊接技能大賽。
現在的張明明已是阜陽檢修車間的“大師傅”,工友們遇到高難度的操作都會去找張明明。在每天完成自己的工作之余,他都會耐心地幫助工友們解決難題。去年,張明明家添了“二寶”,談到孩子,張明明滿臉幸福:“現在每天最幸福的時刻就是回家帶孩子了,雖然每天下班后還是會在練功房待一陣子,但我現在下班后依舊精神滿滿,回家后督促督促老大寫作業,給老二換尿布。”
一套藍色工裝、一個電焊面罩,這是檢修車間里焊接工的標配行頭。細心、專注是張明明成功的秘訣。每天八點來到單位后,工友們將需要檢修的火車頭進行拆解,張明明就拿著檢修單,對著火車頭的零件進行一一檢查,看到裂紋就拿起焊槍進行縫合,這一套過程下來得耗費兩到三天,“一到家就想躺下休息”已成為常態,但每完成一個火車頭的檢修,張明明都很有成就感,“就好比完成了一項大手術。”
在十六年里,張明明始終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地奮戰在檢修車間一線,“我現在所擁有的幸福都是我拿著氣割槍、焊槍奮斗出來的,未來也是如此,我要繼續學習下去,更上一層樓。”